周恩來總理與清河人的稻米情
2022年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4周年,在全國人民舉國紀念這個溫暖了幾代人的偉大總理時,黑龍江省通河縣清河鎮的一處稻田里,幾塊大石頭靜靜訴說著周恩來總理與清河人民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稻米情。
1958年12月, 國務院頒發獎狀,“獎給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黑龍江省通河縣清河人民公社二道河子耕作區”,落款簽名是“總理周恩來”。
周恩來總理為清河大米頒獎
“種好一株稻,吃好一碗飯” 是清河幾代人的追求,也蘊含了這片黑土地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1947年12月,以共產黨員李尚龍為中隊長、尹永權為指導員的40多人的水利先遣隊開進二道河子,他們打地鋪、搭帳篷、安營扎寨,開渠引水,在荒地上造良田。雖然只有幾頭牛、幾副犁,但大家憑借著共產黨人的熱情和創造精神,短短幾年間,走到了全省、全國前列。
1953年,“二道河子”成為全縣第一、全省第二個過渡到集體化生產的村子;1956年,“二道河子”在全縣農村中最早用上了電燈,最先購買了拖拉機,并開啟了農業機械化時代。
到1958年,只占全縣人口0.5%的“二道河子”,上繳公糧超過全縣征糧任務總數的10%。
為此,二道河子耕作區榮獲有周總理親筆書寫的國務院獎狀。有了周恩來總理和國務院的支持,“二道河子大米”蜚聲全國,進了首都、進了人民大會堂。
當年,周恩來總理特意用“二道河子大米”來招待貴賓。
可以說,清河共產黨人是用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新中國的“第一代好糧”。
清河大米幫周恩來總理分憂
“二道河子大米”聞名全國不久,1959年,全國迎來了三年困難時期,各地的災情嚴重,全國糧食供應非常困難。據統計,這三年期間,國內非正常死亡人數達到了4060萬。
周恩來總理身居中樞位置,如何調糧成了總理最關心、最忙碌的事情。為了多調一點糧食,總理甚至在酒桌上以喝酒換糧食,但是在黑龍江,周總理則靠著勸解,讓黑龍江調糧達到了30億斤。
1962年,周恩來總理在東三省召開會議,討論糧食調濟問題。當時,黑龍江是全國的主要產糧基地,糧食情況也只比全國其他地區好一點。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向黑龍江提出在原來調糧28億斤的基礎上,再增加2億斤。
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處書記的楊易辰考慮到本省人民的負擔,竟和周恩來總理頂起了“?!?。
時任省委書記的楊易辰書記
面對楊易辰的滿肚委屈,周恩來總理并沒有拿出作為總理的威勢來壓迫他,而是耐心等他把話全倒出來后,推心置腹地同他交談。
周總理說:黑龍江有困難,但其他省份更困難,很多省死了不少人,國家要拿出糧食來幫助他們。這種情況下,只有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才能渡過難關。每一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一定要顧全大局,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堅決支持和執行中央的統一部署。
楊易辰書記被周總理勸服了。
就這樣,黑龍江省的30億斤糧食支援了全國多個地區,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這些救災糧中也包含了通河縣清河人民公社的“二道河子大米”。
周恩來總理的“清河”情
周恩來總理的生母萬冬兒,是江蘇省清河縣人,所以,“清河”二字對周恩來總理來說,有著別樣的親切。
周恩來的母親萬冬兒
萬冬兒是清河縣知事萬青選的女兒,她性格開朗,受父親影響,見多識廣,做事精明能干。
嫁給周恩來的父親周劭綱一年后,1898年,生了第一個孩子周恩來,后來,周劭綱與萬冬兒又生了周恩溥、周恩壽兩個兒子。
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
萬冬兒嫁入周家后,一心操持家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年幼的周恩來跟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這對后來周恩來的做事風格有著一定影響。
周恩來9歲那年,萬冬兒病逝,周恩來對母親的思念與日俱增。
1946年,周恩來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情真意切地聊起母親:“我的母親長得十分漂亮,為人善良,生了三個孩子,就是我和兩個弟弟?!?/p>
青年時代,周恩來開始奔走各地,投身革命,心中也時常思念母親。19歲在日本學習時,周恩來因為想起母親淚流滿面,將情感都化為文字,寫在日記里。
抗戰時期,周恩來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動中,當初跟在母親身邊的少年郎,逐漸成長為深受愛戴的人民領袖。
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偉大領袖的帶領下,新中國成立了,人民百姓也終于迎來了和平安寧的生活。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如今,新一代的共產黨人帶領村民種植有機稻,建設農業觀光示范區。
Company address
公司地址
通河縣經濟開發區綜合辦公樓408室
Planting base
種植基地
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山脈媽媽頂原始森林公園景區

千米千尋公眾號

千米千尋官網
Copyright ? 黑龍江中民黑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通河縣清河林業局富盈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下屬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